工作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每天都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走访调研,不到两个月就走访完了全村70个建档立卡户,还走访了150个村民代表户、党员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光工作日志就记载了四大本,并给村民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儿,被人称为“村民的贴心人”,他就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牛心屯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清源。
今年34岁的董清源,是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的办公室主任。2018年3月,被辽宁省委从驻村组织部选派到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牛心屯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三年多来,他始终坚持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为引领,一手抓村里的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一手抓实干带动农民致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
抓党建筑堡垒树旗帜
2018年3月,董清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了高校舒适的工作环境,主动报名加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行列,经各级党组织安排,到牛心屯村开展驻村工作。
他驻村不久,就发现这个村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首先是村党支部委员和村民委员会委员不健全。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优秀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没有一个健全的、凝心聚力的党组织,就失去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优秀的党员带头致富奔小康,就失去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于是,他就从健全村“两委”抓起,选配齐全了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村“两委”成员,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的规章制度,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以身作则和身先士卒的内在能力。
他所派驻的牛心屯村,是个蒙古族和汉族共同居住的村落,蒙古族村民较多,日常用语多为蒙古族语,因此工作交流起来有许多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他在努力克服少数民族乡村语言不通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村里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和基层民主化管理等工作,使该村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工作轨道。
群雁高飞群雁随,打铁必须自身硬。身为驻村第一书记的董清源,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秉承“作风过硬、勇于担当、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工作理念,带头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他积极发挥辽宁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主动联系学校师生,与村党支部开展党日共建活动,并为村里捐赠了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等办公设备。他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建国7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创新开展党员教育方式,为全体党员购买学习材料、党章党徽、党员户光荣牌等物品,使每名党员做到“亮身份、践承诺、履职责”。同时,他还多次亲自为党员上党课,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村里的老党员田永丰,听了他讲的党课后,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我是个具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是入党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党课,小董书记你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我们农民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讲,我们不仅都能听得懂,而且还没有听够,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是我愿意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他还在村里设立了“党建工作宣传栏”向全体村民和广大党员,展示村里党建工作的成果,还组建了“党建工作微信群”,在线上公开村里的党务工作,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他还号召村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担当突击队,冲锋在前,使村里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彰显了村党支部“堡垒型+服务型”的作用。
多协调促脱贫先扶智
他在一边做好村里党建工作,一边坚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不仅使全村7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而且按照“因户施策”的原则,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研究和制定了脱贫产业政策,顺利地完成了牛心屯村脱贫攻坚任务。
要想让村民永久脱贫,就必须增强村民的自身造血功能。因此,他积极努力地给村里拉资金、跑项目。一是协助致富带头人,成立了村子里的扶贫合作社,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使村民有了固定收益,保证全村稳定脱贫。二是协调了几个部门,给村里免费安装了自来水管线,解决了村民因连年干旱造成的吃水困难问题。三是多方争取资金,累计给村里维修了20多公里的村屯路、护坡和田间作业路。四是落实了国家危房改造政策,给村里的32个危房户,维修和翻盖了危房险房。五是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维修改造了村党支部房屋的基础上,又协助落实了汤头河在牛心屯村流域的治理工程,不仅美化了村里的人居环境,而且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六是全力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村里有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生活比较困难,没钱去做亲子鉴定,不能落户,无法上学。扶贫先扶智,他得知此情后,就筹集了3000多元费用,并联系司法、民政、医疗等几个部门,给这个孩子落上了户口,保证这个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及时地上了学,注册了学籍。由于在辽宁大学招生部门工作过,他就在派驻乡镇为40多名高考学子免费填报高考志愿,通过教育扶贫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他还联系辽宁大学雷锋文化志愿者协会,在村里挂牌成立了爱心服务站,并开展定点帮扶。先后给村里捐赠了服装、图书和办公用品等物资。同时,还联络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团委,通过“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教育扶贫,为村里小学捐赠了打印机、音箱、足球、篮球等物品。他先后通过辽宁大学工会会员日、“直播带货”网络扶贫等方式,帮助当地扶贫合作社累计销售了20多万元的扶贫农产品。
他为村里解决了这些具体问题,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也让村民们看到了他这个驻村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的一些变化,人们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
抗疫情冲在前当表率
新冠疫情爆发后,他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主动担任志愿者招募管理员,不仅每天添加几百名志愿者微信,开展登记工作,而且要及时地耐心解答志愿者提出的问题,每天都工作到凌晨才睡觉。志愿者招募工作结束后,他又带头参加了首批“青年突击队”,投入到了具体疫情防控工作,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每天工作在防控一线,进行测温登记、防疫宣传、办理通行证、监督返乡人员居家隔离等。那时,无论是刮风下雪,还是天气降温,他都始终坚守在岗位,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和消杀工作。同时,他还积极联系辽宁大学和其它单位,给佛寺镇和牛心屯村捐赠了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物资。
有耕耘就有收获。三年多来,他在扶贫攻坚的岗位上,主动作为,努力工作,不但帮助驻在村顺利脱贫,自己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先后获得了镇“优秀共产党员”“阜新青年五四奖章”、腾讯大辽网“2020年度助农贡献奖”、辽宁大学委员会嘉奖、沈阳市皇姑区北塔街道团委“青年突击队”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他的先进事迹也多次被学习强国平台、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日报》《辽沈晚报》、阜新新闻、新浪网辽宁频道、腾讯大辽网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成为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家喻户晓的人物。(吴晓平)
广播电视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3470)号
北京市公安局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 京网公安备11010602130013号
网站备案编号:京ICP备12003057号-6